张弛音乐名师工作室

网站首页

工作室介绍

活动动态

课程改革

示范辐射

计划总结

申报资料

学习资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 内容
评说课堂​教学能力大赛
作者:本站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2     点击:    

评说课堂教学能力大赛

——四川省网络教研活动(职业教育)专题讲座讲稿

张  弛

各位领导老师好!

今天展示给我们的这一组课堂教学大赛视频,是2019年下半年国赛《公共艺术》课程参赛材料。2019年是旧的《教学大纲》实施的最后一年,第二年的春天,教育部便重新颁布了《课程标准》。

我的点评将分为两个部分。

一、视频作品评说

教学大赛的比赛方案要求:“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

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是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核心课程是专业教学中的主干重要课程。

公共艺术课程2013年3月-2020年3月实行的是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配套教材是2014年9月第一版的《公共艺术(音乐)》,2018年8月发行了第二版。

2020年3月教育部重新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配套的是《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

【展示新教材封面】

5段视频,我都认真地观看学习了。它们不愧为国赛金奖作品。我有5点收获:

1.教学理念先进

四位老师把《艺术》课程设计成“音乐博物馆之旅”,学生如身临其境,强调知行合一,实行因材施教。

注重立德树人,注重学生的三观的形成,激发学生对职业岗位、对艺术课程的热爱,中华民族情怀的培养和文化自信。

2.教学设计合理

这五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切合学生实际。

桂小江老师紧抓音乐欣赏的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朱俊怡老师的关于民歌体材的分类学习,重难点准确,举例恰当。

陈美君老师“合唱的特点”教学,积极设置问题情境,学生走上讲台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龙念老师的《感受民乐合奏特点》,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描绘不同乐器的音色,教学设计机智,有创意。教学内容有效支撑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学实施效果好

这五节课教学节奏流畅,声情并茂,教学过程调控合理。运用启发式、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合理创设学习情境,积极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始终处于专注、投入的积极状态体现“做学教合一”。师生互动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紧抓住重点,巧妙化解了难点。目标达成度高。

4.教师素养高

4位老师都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青春向上的教学热情。信息化技术运用的十分娴熟。课件的图、文、音视频并茂。看得养眼,听得悦耳,学得轻松。

桂小江老师跟学生打成一片,亲和力很强。

龙念老师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无学生的模拟教学把控自如。

朱俊怡老师范唱民歌曲例,体现了一个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

陈美君老师教态自然,思路清晰。

5.注重特色创新

本组团队之所以能够荣获大奖,最重要的因素是,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有明确的教学价值理念与追求,桂小江老师在音乐背景衬托下让学生交流认识,朱俊怡老师让学生用手势表达音乐的力度变化。他们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接下来,结合新课标对艺术课“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要求”,作5点强调,也是我们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落实新课标要求

1.要准确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要在“课程目标”指导下,分析教材,确立课堂“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不能混淆:

课程目标包括:⑴知识与技能;⑵过程与方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或称素养)共三个维度,也称三维目标。

新课标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面对未来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挑战。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校的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极其重要的核心任务。

龙念老师在《中国民族器乐独奏曲》一节中,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一带一路”提法很好,如果能再深入些就更好了。

当然,我们的旧版教材,在这方面挖掘的也不够。

高教社在教育部指导下,紧扣新课标要求,正在推出公共艺术新教材《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由中央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高校教授担任主编,各省市教科研所专家担任副主编,中职一线教师参与,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教材编写团队。在曲例选择上注重思想性和艺术审美教育,将艺术教学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学科核心素养。

2.深入分析艺术课程结构内容,加强课程衔接整合

首先,教师要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艺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

评价应具有导向性、教育性、激励性三个功能,评价主体包含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化。

希望我们的老师在学生作业完成和问题回答中,除了教师的评价,还要加入学生的自我认识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形成完整的课堂三维评价体系。

第二,教师既要注重加强艺术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相关课程的衔接,又要注重基础模块与拓展模块之间的衔接。新版教材是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内容的延续。只有几首经典曲例重复,那是要求我们中职阶段要提升学生的鉴赏深度,加强与职业岗位特点相结合。

旧版《公共艺术》是将基础模块与舞蹈、戏曲等拓展模块合编一起,新版《艺术》教材将根据中职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将歌唱、演奏、舞蹈、设计、工艺、戏剧、影视等独立成册,便于选修。

3.遵循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以生为本,注重学生艺术实践。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主要差别在于教学的主场发生了变化:大纲重在教师“教”,课标突出学生“学”。这一点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生本课堂理念”。

原来的公共艺术大纲中基础模块《音乐》,在《艺术》新课标中称为《音乐鉴赏与实践》,新教材的每个单元前面的都列出了学生《学习目标》,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新教材【学习目标】

要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变为真正意义上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

4.积极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要求,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特点、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需要”,关照学生终身发展。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课,上成学生职业岗位需要的课,符合专业、学科特色的课。比如在导游班语文课要上成“导游语文”,幼师班的艺术课要上成幼儿教育职业需求的具有专业特色《艺术》课……

“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艺术实践”。新教材删除了许多难懂的音乐专业术语,注重了情感体验,增加了“唱一唱”“练一练”“想一想”“写一写”环节。非常实用。

5.充分展示教师的“双师”素养,注重正确言行导向

⑴要板书示范。

朱俊怡老师示范演唱民歌、陈美君老师的电钢琴演奏,都会赢得学生们的更加崇敬和尊重。

龙念老师板书的节奏,有着对教学重点内容强调作用,作为课堂小结环节的依据,是PPT所代替不了的。

⑵选材要恰当。龙念老师的《中职艺术(音乐)课堂片段展示-中国民族器乐独奏曲》,一把琵琶能代替古琴、单弦、西塔尔、响板、各种吉他……等等所有乐器,这种游戏娱乐不宜作为教学范例出现在课堂。

⑶语言要准确。不能将琵琶的音色简单归结为“既清脆又柔和”。大家去看一看新教材在介绍琵琶与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宏大、壮观的战争场面时是怎么说的。我建议新学期各位老师使用高教社《艺术》新教材,它契合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大赛的要求。

⑷手段要合理。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1月15日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学生手机不得带入课堂。咱们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配备平板电脑来代替手机作答,完成学习任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指明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出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的具体措施。“十四五”开局之年,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三尺讲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不断更新知识,认真研读新课标、新教材,满怀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争做职业教育的领航人。

感谢各位的听讲。不妥之处,期待批评指正!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