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音乐名师工作室

网站首页

工作室介绍

活动动态

课程改革

示范辐射

计划总结

申报资料

学习资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 内容
基于艺术课程标准 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上)
作者:本站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2     点击:    

基于艺术课程标准 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上)

——广东省教育厅“全省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培训”讲稿

张  弛

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

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以艺术课程的基础模块《音乐鉴赏与实践》为例,以《基于艺术课程标准 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为题,走近艺术课标、深入音乐课堂、将课标落地课堂、推动低效课堂的改进、并展示课堂教学实例,与各位老师一起交流分享。

一、走近艺术课标

课标即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根本。它规定了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6个方面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艺术课标是我们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学的依据,是我们组织一切艺术教学活动的灵魂。

(一)教育部文件演变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的设置,历经了4个阶段过程:

1.2002年,教育部颁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职业学校应当开设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艺术课程。”但没有明确课程的具体内容。

2.200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其中明确了“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进一步强调了艺术课程的重要性。

3.201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阐明了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实施建议、考核与评价等。

4.2020年,教育部在“大纲”实施8年之后,正式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

(二)新课标与旧大纲对比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又称为新课标,“大纲”与“课标”对比,其重大变化在:

1.课程名称发生变化:由《公共艺术》课程变成《艺术》课程。与《语文》《数学》等保持统一,以突出课程重要地位。

2.模块名称发生变化:基础模块由《音乐》《美术》变成了《音乐鉴赏与实践》《美术鉴赏与实践》,意在突出教学实践,由艺术鉴赏提升到艺术审美活动,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3.课程目标发生变化:“课程教学目标”变成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突出了课程的育人价值。

4.教学主场发生变化:大纲重在教师的“教”,而课标突出学生的“学”。对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点反映了课堂改革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新课标框架结构

《艺术》课标包含6个部分,我总结了一张图表:

这张图表,清晰地展现了《艺术》课标的层次结构关系、主要内容,以及重要关注点。
因为时间的限制,我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我建议各位老师截图保存一下。

二、深入音乐课堂

(一)课堂革命与高效课堂

1.课堂革命

无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是普通高中、中职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焦点,教育界称之为“课堂革命”。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成长、汲取知识技能、提升人格品行、全面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

“革命”就是革新、创新,是要有颠覆性的变革。从新时代需求出发,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重新认识课堂、构建课堂、发展课堂、提升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要结果。提升教师“教”的艺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做到事半而功倍。

我们的艺术课更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要把艺术课程上出“艺术”水平来。

2.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也即课堂高效,就是“向45分钟要质量”,就是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集中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到课堂学习上,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很多的因素,尤其是人的因素,高效课堂不是说运用了多媒体就是高效的,不是说课堂气氛活跃就是高效的,高效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心灵对话的课堂。

(二)高效课堂的特点

高效课堂的两个特点:

1.高效率: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大。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达到预设程度。

2.高效益: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深。包括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方面。

高效课堂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达到“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三)高效课堂的模式

关于高效课堂的内容、环节及其时间的分配模式,提法很多,但我还是比较认同一般模式,亦称基本模式,即10+30+5。

45分钟课堂时间,其中教师用10分钟进行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总结、组织测评。而主要的30分钟用于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以独学(自学)、对学(同质对子合作)、群学(小组学习)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倡导分组学习。还有5分钟用于达标测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倾向或面部表情,用口头提问或简单的测试等方法作出判断,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反馈的情况调节教学的进度和方向。

三、从课标到课堂

(一)课标与课堂的关系

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具有纲性地位,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等,都依据课程标准来完成,课程标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因为:

1.课标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总体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课程目标:坚持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2.课标为课堂教学明确了内容要求

艺术课标中对《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提出了6项详细的“内容要求”。解决了“教什么”“学什么”问题。

3.课标为课堂教学列出了教学提示

针对《音乐鉴赏与实践》“内容要求”,课标还列出了4条“教学提示”,打开了教师“如何教”的思路。

4.教师按教学要求实施课程教学

在“课程实施”中,对教师提出了4点“教学要求”,每段文字都是以“教师要”开头。

5.教师依据教学评价检查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的“学业水平评价”中指明了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等。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有效帮助。

(二)课标落地的流程

课标落地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其流程为:

解读课标→分解课标→叙写教学目标→评价目标→落实目标

1.解读课标

落实课标,首先是解读课标,通过反复阅读研究,理解其基本理念和内涵精髓,以便将课程标准中抽象的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精炼、准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变成可评价、可测量、可操作,便于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2.分解课标

课标分解,依据是课程目标及内容要求、教材、教参,以及学生学情和教师的专业经验。抓住课标中“了解、认识、认知、理解、把握、掌握、感受、体会、培养、描述、分析、解释、判断、比较、探索、参与”等关键动词,转化分解为具有可观测和可评价性词语。比如:

将“知道”“了解”学习内容,转化为说出要点、大意,或在有关情景(现象)中能够加以识别。

将“理解”“把握”学习内容转化为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将“掌握”学习内容,比较灵活地加以运用,分析、解决一般的实际问题。

将“应用”学习内容,转化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比如跟自己所学专业或岗位对接起来。

3.叙写教学目标

对一定的教学内容(课题)进行教学设计,拟写教案,根据课标中有关该知识点的分解,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叙写完整的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表述中的行为动词解析如表所示:

学习

领域

水平层次

行为动词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认知性学习

了解水平

了解、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了解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当代中国最普遍的音乐实践活动方式。

理解水平

认识、认知、看懂、识别

认识音乐要素;认知音乐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和个人健康幸福的价值;聆听欣赏中外经典作品;认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音乐的影响;认识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及所学专业的关联。

引导学生聆听符合身心发展特点,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中外音乐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应用水平

理解、解释、描述、说明、区分、分析、比较、判断

把握音乐形象;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音乐现象及音乐活动;理解音乐要素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理解中国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密切关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尊重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指导学生练习音乐基本技能,积累音乐感知经验;引导学生体验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技能性学习

模仿水平

初步学习

参与校内外音乐实践活动;

独立操作水平

探索、参与、初步学会

开展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丰富音乐实践经验,提高音乐实践能力;积极探索音乐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熟悉公共音乐活动礼仪。

创设与音乐表现内容和情感相适应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运用音乐表现技巧,通过音乐游戏、演唱、演奏等活动,表达创作意图、信息及主题,增强音乐实践创新能力和音乐活动组织能力。

学会、把握、掌握

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获得开展音乐活动的资源,拓展音乐学习的时空。

比较中外经典音乐作品。

体验性学习

经历水平

体验、培养、感受

感受音乐魅力;感悟音乐思想情感,体会音乐在社会与个人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比较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乐的表现风格、审美特点和文化特征;培养音乐爱好。

指导学生结合音乐情境,从创作目的、主题、形式、思想与情感等角度开展音乐审美活动;鼓励学生交流分享音乐审美经验,尊重并客观评价学生的音乐见解;引导学生体验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

反应水平

意识、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思想性、人文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领悟水平

形成、树立、发展、增强

愉悦身心健康;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此表,首先把学习知识分成三个领域:认知性学习、技能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认知性学习又分为三个水平层次: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认识、认知、看懂、识别”,应用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描述、说明、区分、分析、比较、判断”。接着两栏我将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进行了对应地分解。

认知性学习对应“认知目标”,技能性学习对应“能力目标”,体验性学习对应“素养目标”或称“情感目标”。

4.评价目标

教学目标评价要做到可评可测,评价方法包括:

1)选择性评价可出填空题、判断题、组合题、选择题;

2)论述式评价可以为简答题、论述题、比较题、开放题;

3)表现性评价一般是技能水平、创作成果;

4)交流性评价包括倾听讨论、问答、对话、口头测验。

5.落实目标

落实教学目标,重要的举措是落实核心素养。艺术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落实到《音乐鉴赏与实践》模块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唱歌社团、乐器演奏社团;观看音乐会、文艺晚会、音乐沙龙、交流讲座等。熟悉公共音乐活动礼仪。

②掌握必备的音乐知识和表现技能。认识音乐要素,把握音乐情绪;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获得音乐资源,拓展音乐学习的时空。

③运用观赏、体验、联系、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感受音乐作品形象及情感表现。

④识别不同音乐的表现特征和风格特点,体会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乐的风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结合音乐情境,运用恰当的音乐语言,对音乐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

②丰富审美经验,增强审美理解,提高审美判断能力。感受、比较不同音乐作品的表现风格、审美特点和文化特征。

③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感悟音乐思想情感,体会音乐在社会与个人生活中的作用,认知音乐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和个人健康幸福的价值。

④运用特定媒介、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或方法进行创意表达。运用音乐表现技巧,通过音乐游戏、演唱、演奏等活动,表达创作意图及主题。

⑤尝试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美化生活。认识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及所学专业的关联,积极探索音乐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促进专业学习。

⑥激发创新意识与表现能力。增强音乐实践创新能力,和音乐活动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认识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关系;认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音乐的影响。

②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国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有密切关系。

③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尊重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三)基于课标打造高效课堂

1.关于教师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上好一节高效的课,教师要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要针对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不同专业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外,然后设法重点加以突破。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拿出教学方案——教案。

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优秀的教师能够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使学生“乐学”。

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

2.关于学生

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为此,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做到当堂的问题必须当堂解决,积极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胆实践,敢于面对失败和错误,体验成功的喜悦,争做课堂的主人。

什么是“养成教育”?课堂养成教育就是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查资料的习惯,合作的习惯,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养成完整表达意思、表现自我的习惯,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养成质疑的习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分工协助,主动获取知识。

3.关于教材

我有幸作为第一编写人员参加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及相关教材的编写。

《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是“十四五”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新课标教材,配套有网络电子资源,供学生自学和教师教学备课使用。

结合课标,艺术课程基础模块《音乐鉴赏与实践》12个单元,共计为18学时。课时分配建议如表所示:


单元

标题

曲例数

课时分配建议

内容板块

序篇

音乐鉴赏基础

5

1学时

鉴赏概论

第一单元

中国民歌

7

2学时

声乐曲

第二单元

外国民歌

3

1学时

第三单元

中国艺术歌曲

7

2学时

第四单元

外国艺术歌曲

5

1学时

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器乐

11

3学时

器乐曲

第六单元

外国器乐

9

2学时

第七单元

中国戏曲与曲艺

8

1学时

戏剧与影视音乐

第八单元

中国歌剧

4

1学时

第九单元

外国歌剧与音乐剧

4

1学时

第十单元

流行歌曲

4

1学时

声乐曲

第十一单元

舞蹈音乐

2

1学时

戏剧与影视音乐

 

1学时


18课时,除了要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要欣赏完89首(部)名曲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你的课堂一定是失败的。教材提供的曲例只是供教师参考。教师要根据课标,选取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情况删减部分作品,或者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地域的特色增添、补充一些内容。对教材进行科学地整合。

4.关于目标与重难点

课标是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唯一依据。《艺术》课程目标中常用动词对应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知道、理解、分析等。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养成、形成、掌握、参与、做到、提高等能力实践要求。

素养目标:体验、体会、感受、关注、认识、接纳、增强、富有、懂得、形成等情感要求。

定好了目标,就要根据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在三维目标中,素养目标是艺术课程的终极目标,一般都是教学重点,能力目标的内容一般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一定要在教学重点中。

5.关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在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贯穿情感教育、文化育人、探究体验、展示交流、习惯养成。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学环节。新授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分成5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与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自主学习,组内探究

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经过“阅读(聆听)——独立思考——小组研讨”的过程,运用举例证明、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根本原理。

(3)分组展示,集体探讨

将教学任务分给各个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然后展示、交流自主的感悟和本小组内的学习成果,并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各小组的任务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连续协作不同任务。通过全班的展示和交流,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社会评价等,形成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4)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艺术课重在实践。引导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来观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切合实际,学以致用,贯彻立德树人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5)归纳小结,稳固深化

可以是教师总结教学要点内容,也可以是学生小结自己的学习收获,还可以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简要的归纳。以进一步理解、稳固、深化所学内容,达到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升华,观点的进一步强化,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通过这五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能够很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待续)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