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教案的撰写(上)
——2022年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讲稿
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
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都是高度的科学性、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是教师实施教学、提升教研能力的五个有序环节,简称为“五课”教研。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学校,将“五课”提升到教学研究层面,有利于整体提升教科研的能力,推动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彰显职业教育本质特色。《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征求意见稿)》7月底已出炉,要求提供的参赛材料仍然包括“教案”,“重点考察教学团队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接下来,我将以音乐课程教学为例,以《教学设计与教案的撰写》为题,就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教学设计、教案的撰写、教学设计与教案的联系,与各位老师一起交流分享。
其实,各位老师已经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案和教学设计已经有很深的认识。这里就只当和我一起重新再梳理、再回顾一下吧。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步骤,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决策和整体把握。
教学设计是教案的进一步理论化。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彰显立德树人。
新的《2022年国赛方案》对教学设计要求是:“依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各环节,杜绝各种形式主义。专业(技能)课程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景化教学等。”
教案又称教学文案、教学方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元而设计的具体操作性教学方案,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经过对教材分析、加工、整理后,在教学设计的系统规划下,编写的有关教学内容、教材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教案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师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教师提前编写教案,具有前瞻性和预设性。
撰写教案目的是在上课时,给教师自己看的,不是给学生或是其他人看的。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灵活多变地、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不拘于教案。
教案分书面版本和电子版本两种形式,电子版本一定要单独设文件夹保留,以备后期使用、检查和修改。一般1课时为A4纸2-5页。
新的《2022年国赛方案》对参赛教案要求是:“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内容,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其中课中教学活动安排占主要篇幅)。”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在于:
教学设计是把学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一切从学生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案是教学内容文本,供教师自己上课使用,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教材意图、教师意图的体现,是教师以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的方案。
从研究范围上讲,教学设计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课堂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种类。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习重点目标阐明、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和感悟等。其中学生、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
教案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方法、重难点把握、教学进程、教具的准备、课型、课时安排、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其中教学进程是教案的主干部分,内含教学纲要、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及各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进行分析,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时所要针对解决的对象。
教案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分析主要由课程标准指出,它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课后总结和感悟阶段。它体现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不同课型的教学过程设计流程也不一样。
教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的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等作出准确而及时的评价,它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教学评价发生了重大转变:
(1)由以往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
(2)由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
(3)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的评价,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转变。
而教案在编写的过程中,评价体现的不明显。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对教学设计和教案进行探究,首先是: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教学设计具有四个方面特性:
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确保科学合理,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的子系统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其中教学目标指导着其他子系统。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以及师资水平、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教学设计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必须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教学设计分为文字式和表格式两种。虽然内容栏目都相同,但表格式教学设计结构清晰,一目了然。
◆下面是一个教学实际表格模板:
课题名称 |
|
课程名称 |
|
||||
授课对象 |
|
授课课时 |
|
||||
教材分析 |
|
||||||
学情分析 |
|
||||||
教学目标 |
|
||||||
教学重难点 |
|
||||||
教学思路 |
|
||||||
教学策略 |
|
||||||
教学环境及资源 |
|
||||||
教学流程图 |
|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主要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感悟 |
|
||||||
教学设计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总结三个部分。其中:
(1)课前准备部分:包括课题名称、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和课时的选择确定,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立、教学思路、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流程图设计。
(2)课堂实施部分:即教学具体过程,包括教学环节、主要内容安排、教师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的设计、活动设计的意图及资源准备。
(3)课后总结部分:又称教学后记,主要为教学感悟。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逐一详细的阐述。
教学课题名称也称课题内容、教学内容。
每一节课教案的教学内容要有具体的章节(模块)的名称,体现本节课的内容。课题名称可以直接引用教材章节名称,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概括提炼一个富有诗情画意、“高大上”的新名称。但一定尽可能简洁、明了、易懂。
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作品:
2021年:
《民族音乐鉴赏与实践》
《品<长征组歌>鉴合唱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合唱艺术鉴赏与实践》
《歌唱艺术的处理》
2020年:
《大地飞歌——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赏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之旅》
《感受舞台魅力 品味艺术芬芳——走进戏剧》
《击节而歌八段锦——音乐活动中的强弱表现》
《副三和弦的运用——<我爱北京天安门>儿歌弹唱》
《“乐”在其中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中西方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是教学课题的来源,指具体的科目,国家规范课程名称的全称,注意不能使用简称、俗称、旧称。如:
《艺术》不能还说成《公共艺术》
《基本乐理》不能简称为《乐理》
《钢琴基础》不要简称为《钢基》《琴法》
《中国音乐史》不能还说成《中音史》
说明授课学生的专业、专业方向、年级,甚至包含班级人数。这有利于接下来的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将教学实践活动与专业岗位相衔接。
如:“中职六年制舞蹈表演专业四年级学生”
授课时数,指本课题计划所用教学时间。单位为“课时”。1课时一般为45分钟,或40分钟。
一份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模块、一个课题,课时12课时也可以是2课时,而对于教案,新的《2022年国赛方案》要求:“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时长不超过2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以及有场地设备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学内容可连续安排3-4学时。”
授课时数多少,来自于《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授课计划》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来制定的。
如:艺术课《中国民族器乐》为“2课时”。
教材分析是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辅材料进行说明,对本教学内容(模块)在整个课程标准、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包括:
(1)教材来源
列出选用教材的出版时间、出版社、作者、名称、第几册。说明是否为国家规划教材,如果不是国家规划教材还必须说明选用理由。
我们要站在宏观高度上来介绍教材,思路才能清晰。
(2)内容分析
分析教学内容章节(模块)与教材中的前后内容的关系,对内容进行分层,说明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哪些内容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为后面确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3)地位和作用
说明本部分内容在教材的地位、重要性,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以及素养层面上对学生的培养有什么作用。
(4)补充材料
如果有教参、教学资料等教辅材料,进行简要说明。
例如:艺术课《中国民族器乐》单元的教材分析:
《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我们选用的教材是202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音乐鉴赏与实践》。内容为“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器乐”。前面的单元“音乐鉴赏基础”为该单元的学习提供的鉴赏必备知识和方法,中外“声乐”作品为本节“器乐”的学习形成了对比。该单元为接下来的《第六单元 外国器乐》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打开了思路。
本单元2课时很难完成11首名曲的赏析与相关实践,所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删补。另外,本教材配套数字化在线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本单元的内容提供了帮助。
学情分析是对授课对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的分析,以及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的说明,以便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形成教学设想和设计理念。具体包括:
(1)已有基础和能力:分析学生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化或专业基础、理解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
(2)学习实际困难: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期盼获得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如:
在初中阶段(一至三年级),同学们通过音乐素质课,已经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具有初步的音乐听辨力和对音乐的喜好,部分学生还能识谱。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动手,喜欢表达,但仍然处在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关于体裁、结构、审美等,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要利用直观演示、图表分类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并进行准确的归纳总结。
聆听器乐作品,学生容易疲倦、注意力分散,必须设法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在教学中,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是关于通过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学习结果。
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三个概念:一是培养目标;二是课程目标;三是教学目标。
(1)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成才目标;
(2)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中的本门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知识、学科基本知识,和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手段。包括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过程,和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小组式、交往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个人价值。
(3)而教学目标是指具体章节(单元)教学要实现的知识、能力、情感等三维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各门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指导教学目标。
按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具体分析,确定本次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也称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也称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也称素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和学生。
拟定教学目标,要求做到:
(1)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要将课程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到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中去。
(2)具有可实施性、可检测性、可评性、唯一性。
能立足阶段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及表现形式确定合理、准确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可以各自单独写成一两条,要集中、精炼、具体,不宜太多,不易假大空,一定是本节课学习后能够实现的。
(3)体现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表述准确、规范。
知识目标中,常用“知道”“了解”“理解”“熟知”等词语来表述;技能目标中,常用“学会”“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来表述;情感目标中,常用“体会”“体验”“感受”“认识”等词语来表述。
任何课堂教学不能脱离讲授知识,所以必须有“知识”目标,而新课改要求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实践,所以“能力”目标尤为重要。而在课堂教学目标中写出“情感”目标的内容最难。“情感”的内容应当是“水滴石穿”得渗透、融化在各个学科的每一堂课中去。通过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课程目标中这些“情感”自然而然地、具体实在地、生动灵活地、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
因此,《中国民族器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知识目标:了解常见中国民间乐器音色特点和演奏方法;理解典型中国民族器乐产生的背景和表现内容;熟知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形式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分析乐曲结构,体验音乐情绪,想象音乐情境,将作品鉴赏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文化独特的魅力,提炼作品的内在美,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目标指导下,突破教材,确立和提炼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分析归纳教学重点难点,必须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
(1)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科学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本节课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要提炼准确、书写清晰。撰写的教学重点,往往是本章节名称所含内容的阐述和解释。对于同一节课的内容,不同的教师讲授时,教学重点应当都相同。
(2)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或难以体验的情感。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学难点可能会有所不同。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班级所教授的同一节课,其教学难点也不尽相同。
有人说“教学难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我认为“难点一定是重点”,连“重点”都不是不必把它当成“难点”去突破解决。
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
另外,备课时预设的教学难点,在实际授课时有可能发现会有一些偏差,课后在教案的反思部分中需要调整改变,并要及时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在备课时,设置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目标)的精度和准确度。
例如:《中国民族器乐》的教学重难点是:
(1)教学重点:熟知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形式和表现手法;分析乐曲结构,提炼作品的内在美;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文化独特的魅力。
(2)教学难点:体验音乐情绪,想象音乐情境,将作品鉴赏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教学思路也称为教学设计说明,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以生为本,体现核心素养,关照学生终身发展,而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思路:
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评价与反思
(1)为什么学
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学什么
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如何学
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评价与反思
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例如:艺术课《中国民族器乐》的教学思路可以描述为: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核心素养。
(1)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注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实行因材施教。通过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发展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讲授法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利用讨论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在专业教学中贯穿思政教育的理念。利用作者、艺术家,以及同学身边的优秀事例,激励和引导他们,不断进取,成才先成人。
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技巧、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灵活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方式,基于活动、融于情境,体现“做学教合一”,过程优化,手段多样。
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加工。
分析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符合学科的逻辑序列结构,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需补充或删减,内容选择和结构如何符合学生实际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培养。
阐明要具体,重新设计和改动要有理论依据。
(2)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
主要阐述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建立、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模式的建立要给出教学模式的简单流程,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要注意媒体使用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佳。
各种教学媒体运用恰当,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板书设计合理、恰当、精确。
(3)教学参与的切入。
主要阐述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按照课程设计的情况介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发现的参与过程的引入。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选择合理的教学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选择、运用恰当,切合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能有效渗透德育,针对性强;充分展开课堂交互活动,激活学生知识积淀,激发学生思维,注重学法指导。
(4)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分两方面来分析:
①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对所开发资源的使用;
②学生对所学相关内容生活经验、信息收集的预测和相应的处理方式的选择。
要求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功能指向明确,评价方法合理、恰当、有效。
例如:《中国民族器乐》:
课前:利用信息化网络手段,将国乐曲例音频、典型民乐器演奏视频和音乐家图片等资料发至云课平台,并进行“导读”,让学生提前浏览预习。有效的弥补课时的不足。
课中:教师以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法,充分利用学案、课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完成资料收集、浏览、讨论、评价、答疑等环节,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课后:布置学生将本课学习内容与自己的专业实践相结合,以民乐为伴奏背景,编创独舞、双人舞以及小型群舞,准备项目化汇报表演。
教学环境及资源,是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整合,也称为“资源整合”。
教学环境及资源整合包括: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教学环境主要指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场所,甚至还包括座位模式、学习气氛、师生关系等。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包括多媒体硬件(计算机、平板电脑、网络、投影机、耳麦),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必备的设备(如钢琴、五线谱黑板),以及非必备的设备(挂图、小道具)等。
要求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情况、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内容丰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恰当,解决重难点问题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运用合理;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导航清晰明确,操作简便快捷,交互性好,适用于实际教学,有推广性。
例如:《中国民族器乐》的资源整合:
(1)视频资料:民乐音乐会录像片段、电视剧相关片段直观呈现。
(2)音频资料:各种乐器发音范例,乐曲分段MP3音乐,聆听分辨。
(3)图片资料:乐曲结构图、乐器图片、作者照片、乐谱图片,便于抓住重点。
(4)信息化系统:依托智慧教室,PAD登陆云课平台,结合“乐器大世界”软件,运用“体验-应用-探究”的模式有序展开,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待续)
上一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下)
下一篇:教学设计与教案的撰写(中)
姓名: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