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题库及答辩要点目录
1.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如何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3.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与常规人才培养相比有哪些特点?
4.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5.如何优化教学内容?
6.如何落实“赛教融合?
7.谈谈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流程。
8.智慧学习环境有什么特征?
9.专业教师如何应对“1+x”证书试点?
10.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有哪些原则?
11.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12.线上教学如何实施课程思政?
13.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哪些基本原则?
14.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应遵循什么逻辑思路?
15.教材是按什么要求选用的?
16.工学一体化的课程开发程序、开发流程是什么?
17.什么是五步教学模式,其基本过程是什么?
18.课程有什么作用?
19.成果导向教育的实施原则是什么?
20.描述任务分析的基本步骤及内容。
21.阐释任务分析的内容。
22.阐释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
23.阐释良好的教学目标陈述的标准。
2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5.疫情状态下线上教学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6.线上教学的组织实施应注意哪些问题?
27.描述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基本观点。
28.如何破解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唯分数”做法?
29.谈谈对课程的理解。
30.学习理论的流派有哪三种?
31.成果导向教育强调的是什么?
32.如何理解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33.成果导向教育的实施要点是什么?
34.成果导向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有什么突破?
35.简述什么是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6.什么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7.网络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有哪些要素?
38.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有哪些特征?
39.精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的不同点是什么?
40.如何搭建线上教学环境?
41.说一说现代教学设计的特征。
42.描述解决问题的教学外部条件。
43.描述个体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44.教师如何评价学生?
45.布鲁纳认知心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46.简述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教学目标观。
47.线上教学如何做好考核和评价?
48.凯利系统教学设计模式的起点和终点是什么?
49.奥苏贝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哪三种类型?
50.马杰认为一个好的行为目标应具有哪几个要素?
51.专业课如何挖掘思政元素?
52.韦纳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是什么?
53.研究性学习包括哪三个最基本的阶段?
54.描述个体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55.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56.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有哪些程序?
57.现代学徒制工作内涵是什么?
58.教学设计和教案有什么区别?
59.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0.如何选取实训教学内容?
61.专业课程中如何落实“课证”融通?
62.描述问题解决教学的外部条件。
63.简述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功能。
64.论述现代教学设计的特征。
65.简述良好的问题的特征。
66.说说对学习环境的理解。
67.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68.说一说教学反思的意义。
69.教学目标是如何评价和测量的?
70.课堂教学如何融入课程思政?
71.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创建高效课堂?
72.学习环境包含的要素有哪些?
73.列举协作式教学策略。
74.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有哪些特征?
75.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6.描述问题解决教学的外部条件。
77.阐释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
78.三教”改革中教师个人要改什么?
79.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哪些?
80.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81.课堂教学主要做哪些分析?
82.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经历哪几个阶段?
83.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内容是什么?
84.教师如何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模式创新?
85.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是哪些?
86.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87.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
88.如何开展“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
89.什么是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90.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原则是什么?
91.林格伦将课堂纪律分为哪四种类型?
92.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去诊断学生的学习起点?
93.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分析有哪些要素?
94.如何落实本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95.智慧技能与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条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96.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有哪些要求?
97.对具体概念的教学,教师应提供哪些教学事件?
98.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容易产生哪些深刻影响?
99.在进行规则教学时,教师应如何设计变式练习?
100.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
现场决赛答辩要点
一、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强化专业教学和实践要求。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完善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按照职业学校生师比例和结构要求配齐专业教师。加强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二)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实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举办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三)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
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完善认证管理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分层规划,完善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审核、选用、使用、更新、评价监管机制。引导地方、行业和学校按规定建设地方特色教材、行业适用教材、校本专业教材。
(四)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教师、课程、教材、教学、实习实训、信息化、安全等国家职业教育标准,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出台更高要求的地方标准,支持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制定标准。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职业教育职责督导,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和高等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健全国家、省、学校质量年报制度,定期组织质量年报的审查抽查,提高编制水平,加大公开力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将其作为批复学校设置、核定招生计划、安排重大项目的重要参考。
二、如何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一)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
职业学校要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推动职业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
(二)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
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严禁向学生违规收取实习实训费用。
(三)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
各地要把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乡村振兴规划制定的重要内容,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按规定落实相关税费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各类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参考。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校企合作成效作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支持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关信贷和融资支持。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加快发展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对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保险专门确定费率。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三、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与常规人才培养相比有哪些特点?
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完善工程师培养体系。
通过实施专项计划,探索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规律,形成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增强工程基础、通用技术、行动能力培养培训,增强生产工艺、生产方式、生产设备实训实践,增强工程思维、工匠精神、人文素养交叉融合,贯通培养现场工程师,形成为工程技术人才紧缺领域储能赋能的新机制。
(二)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首先由产业部门遴选一批企业,设立学徒岗位、明确岗位要求,选派技术骨干承担专业课教学,指导岗位实践,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教育部门引导职业院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目标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新生态。
(三)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
校企共建以高层次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现场工程师学院,校企签订学徒培养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职工或见习职工身份享受相关待遇,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学徒培养和员工职业教育。创新工学交替、育训并举的学徒培养培训模式,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设计工学交替课时比例安排,校企合作开发优质课程及数字资源,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数字能力提升培训。
四、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一)创设学习情境。
(二)开展学习竞技活动。
(三)高质量提问,简洁的回答。
(四)适当鼓励,并且激励。
(五)与学生偶尔谈心。
(六)思路清晰,清楚讲解。
(七)及时询问学生学习情况。
五、如何优化教学内容?
(一)依据教学目标进行优化
依据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包括岗位工作需求、职业技能考证等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教学内容的舍取上,要对与教学目标、目的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进行删减;在教学内容的组合上,要难易和深浅程度搭配合理。如教学目标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就要围绕基本技能多安排练习和操作,使学员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二)围绕教学内容的特性进行优化
教学内容的特性包含准确性、生动性、前瞻性、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应紧紧围绕这些特性,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例如,优化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不仅体现在理论观点的准确性,也包括事例、数据、图表等各种信息以及演示、示范、操作的准确性。又如,优化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不仅要授课方法生动,教学内容也要生动。因此,优化教学内容要做到“三精”,即精心构思、精选材料、精练文字。
(三)结合学习者的实际进行优化
教员要紧贴教学对象的实际,尊重其个性发展规律,科学确定教学内容的起点、深浅和顺序。在内容起点、深浅程度的确定上,要适当超出学员的认知水平,应有一定的难度,从而给学员适当的智力负荷,使学员处于有知可求的兴奋状态;在内容结构调整上,应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对于常识性内容或适合学员自学的内容,只提示大意即可,有意给学员留下思考与自学的空间;在内容顺序安排上,应按照先理论后应用、先一般后特殊、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进行,逐步提高学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六、如何落实“赛教融合”?
专业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系统衔接,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等,以大赛为引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例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赛教融合”模式
在“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系统衔接,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等,以大赛为引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形成了“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突出的培养效果。
(一)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使教学与大赛更系统地衔接,该专业将大赛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造,将单独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成课程项目,将综合运用设计成学期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大二、大三阶段增设以“课程+学期”项目为特色的创新综合实践、技能大赛及X证书类拓展课程,打破了常规课程安排。此类拓展类课程采用导师指导、项目实施的形式进行。
(二)将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为解决大赛受益学生面窄的缺点,学校将大赛资源碎片化、项目化改造,并建设了基于大赛项目和X证书项目的网络学习课程和可实施理实一体教学的若干项目。该专业还以大赛平台和X考证平台为基础,围绕赛项项目和考证任务,编写了理实一体的校本教材、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教学文件。
(三)将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
教师把指导竞赛中了解、应用的行业标准、规范融入日常教学和训练,使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评价体系,增加了经济性、安全性等指标,体现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要求,改变了教学评价中主观分占比大的弊端。
七、谈谈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流程
(一)成立专家组织和工作组织。(二)梳理知识图谱。
(三)开展资源建设。
(四)资源评价与应用。
(五)资源持续建设与更新。
(六)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交流。
八、智慧学习环境有什么特征?
(一)记录学习过程(Tracking learning process)
智慧学习环境能通过动作捕获、情感计算、眼动跟踪等感知并记录学习者在知识获取、课堂互动、小组协作等方面的情况,追踪学习过程,分析学习结果,建立学习者模型,这为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识别学习情景(Recognizing learning scenario)
智慧学习环境可根据学习者模型和学习情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资源和工具,以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智慧学习环境能识别学习情景,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伙伴和学习活动,学习情景的识别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
(三)感知学习物理环境
(四)联接学习社群(Connecting learning community)
智慧学习环境能够为特定学习情景建立学习社群,为学习者有效联接和利用学习社群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支持。
(五)促进轻松的、投入的和有效的学习(Easy,Engaged & Effective learning)
智慧学习环境的目标是为学习创建可过程记录的、可情境识别的、可环境感知的、可社群联接的条件,促进学习者轻松、投入和有效的学习。记录过程、识别情景、感知环境、联接社群,以促进学习者轻松的、投入的和有效的学习既体现了智慧学习环境的技术特征,也是其功能需求,可以简称TRACE3智慧学习环境功能模型。
九、专业教师如何应对“1+x”证书试点?
(一)将“X”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和育人全过程,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二)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创新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逐步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以“X”的开放性对接学生发展的多样性,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规划好自己的成长计划和职业生涯,争取更多的人生出彩的机会。
(四)进一步加强自我能力提升,做到职业素养优良、专业技能过硬。
另解:
(一)实现“三对接”
一是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将“X”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融入课程体系和育人全过程;
二是专业教学过程与职业技能培训过程对接,专业应对教学组织与证书培训进行一体化设计,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统筹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体化等教学与培训模式,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教学模式,重构学生学习和培训流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训质量;
三是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对接,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评价结果可作为课程考试和证书考核成绩同时使用,做好考核的整体设计,考核内容要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
(二)践行“三教”改革
进一步加强自我能力提升,做到职业素养优良、专业技能过硬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拓展课程为基本内容的四元结构课程体系。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多样化,拓展课程实践化的基本思路;教材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开发方法和表现形式,采用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立体化、活页式教材,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
(三)构建高效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程的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广泛应用实时互动、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十、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有哪些原则?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指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依据课程主题及学习者特征、环境条件等因素,为学习者策划学习活动的过程。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一般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任务设计、学习方法与策略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评价方法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始终围绕学生主体,积极为其认识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其对经验、知识与策略的积累、反思及升华。
(一)具体原则:
1.学习目标能力化
学习目标明确了课程的出发点及归宿,学习目标越明确、越切合实际情况,学习者课程学习中的每一次努力就越能够获得成功。一方面,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能够体现课程主题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特征;另一方面,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密切相关,也就是常说的“因材施教”。
2.学习任务项目化
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的载体。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学习任务设计包括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之间的依托与支撑、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结构、学习任务与学习情境的有机结合、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的调整适应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这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3.学习情境职场化
学习情境是服务于学习的微环境,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方”。学习情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现实的,也是心理、人工的。从空间布局来看,传统的教室(包括实验室、实训室)布局多以教学为目的进行设置,更多考虑如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掌控与指导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实现岗位工作场景的模拟以及岗位工作过程的再现考虑较少。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不能有效感知外界环境对未来职业生涯所起的作用。
上一篇:中西音乐史知识点汇总
姓名:
内容: